163-2 雙重限制(Double Bind)

163-2 雙重限制(Double Bind)

  1. 降低關係的強度。

人們處理雙重限制的主要方法是試圖降低關係的強度。人們試圖達到這個目的而經常使用的方法是不再關心關係、他人或自己。其他人可能接納這個信念:“它並不重要”,或“沒有什麼是重要的”。儘管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雙重限制的影響,它們作為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法也有明顯的缺點,比如會導致冷淡和情感麻木。

降低“關係”強度的另一個方法是內在脫離某人的情感反應。例如,脫離視覺、聽覺和感覺之間的自然重疊是可能的。通過學習在心智上調整影像或話語的性質(次感元),某人可以開始轉換已有的情感衝擊。NLP提供了很多方法(如VK分離程序以及其他狀態管理技巧),幫助人們暫時釋放具有情感創傷的情境。但這是一個短期的解決方法。保持從延長的時間中分離出來會產生其他類型的問題和症狀。

降低“雙重限制”關係強度的唯一長期解決方法是開發更強烈的內在自我參考並為自己的“第一人稱”觀點獲得更清晰的意義,以建立情感獨立。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找出自己的資源,並為之建立心錨,然後練習情感誠實——比如,通過使用“我”陳述。一個人還可以通過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以降低關係中“互補”的程度並減小他人掌握的“權力”。某些人的確比特定的雙重限制情境“生長的更快”。

加強內在參考和個人資源感的方法是進行“我”陳述的練習,挑戰情境。

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負面情感),我想要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 (資源)

               

例如,我感到很生氣。我想要更多的內心平靜。

我感到難過和困惑。我想要更多的自信。

這些陳述有助於你持續從“參考他人”和“避免懲罰”中轉換出來,通過內在參考以及尋找更多自己的資源,以承擔自己的責任。(注意,想要“更多”的假設前提是你已經有了一些)。

加強自我參考的另一個方法是以下列形式進行陳述練習:

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負面情感),當我看到你或聽到你的聲音。

__________________(特定行為描述) 因為我__________________(個人感知)

 

例如,我感到很生氣,當你用那個音調說話。因為我感覺自己被冤枉了一樣。

我感到和很無助和害怕,當你用那個表情看著我。因為我把它看作威脅。

在問題情境中確確實實地大聲說出這些陳述是不必要的。通常來說,只是實踐、闡明和“擁有”某人的感覺、觀點、感知、資源,特定活動或關係的情感挑戰就能得到很大的減少。

  1. 選出矛盾的資訊。

某人可以更多地意識到與他人溝通過程中的不一致,特別是非言語“轉換資訊”(比如,某人回答“是”時卻在搖頭)的不一致,並學會選出矛盾資訊。通常,人們發現自己感到困惑或受到限制,僅僅因為他們接收雙重資訊時,無法察覺它們。對因無法選出矛盾資訊而產生的影響的很好闡述是“實驗神經衰弱症”。它是Pavlonvian進行狗的條件反射試驗時觀察到的現象。訓練一隻小狗在兩個刺激,如橢圓和圓之間辨認。然後,隨著兩個刺激越來越相近,強迫小狗繼續辨認。圓和橢圓都越來越平,直到無法辨認。這個時候,動物開始表現出極端的症狀,如拒絕進入雙重限制的特徵。Pavlonvian認為這種反應的出現是:由於其中一個刺激觸發試驗室、拒絕進食、攻擊訓練者,甚至昏迷。此外,不僅分辨圓和橢圓的能力瓦解了,先前建立的、對其他刺激的“反射”也會消失幾個月。

這種症狀是個人陷入流涎現象而另一個則觸發對這個反應的抑制,所以在狗的神經系統內產生了刺激反應和抑制反應的衝突。

學習更好地找出和挑選衝突線索是防止或避免雙重限制情境的重要技巧。NLP開發了很多程序和練習,幫助人們提高不一致的意識並更好地覺察矛盾資訊。

很多雙重限制以不明顯的方式嵌入了陳述中。因為限制是預先假設的並且沒有在陳述的言語“表層結構”得到充分的陳述。這種陳述形成了所謂的“思想病毒”。比如,思考“希望使人受傷”這樣的陳述。如果某人接受一個信念,就必須在無助或痛苦之間作出選擇。兩者都是不受歡迎的。然而,這個雙重限制沒有直接陳述在詞語當中。相反,它是接受這個觀點的、未闡明的後果。

雙重限制思想病毒的一個經典實例是一位醫生向乳癌晚期的病人給出的意見。醫生告訴她,癌症已經是晚期,用藥已經沒有多大作用了。婦女很有興趣探索可能給自己提供選擇權的治療方法。聽到這個,醫生建議道:“如果你真的關心你的家庭,就不能毫無準備地離開他們”。這個陳述預設的雙重限制是你必須在下列兩點中作出選擇(a)放棄治療,為自己的死做好準備,以“關心家庭”;(b)試圖恢復健康,潛在地傷害你的家庭並表現的很自私。兩個選擇都不是她所期望的。

學會在簡單的陳述中找出這樣的潛在雙重限制是更具建設性地處理它們的重要步驟。例如,思考下列陳述:

你的方法錯了,但是無法改變。

我這樣做是想給你一個教訓,即使你從來就沒有學會。

我對事情的現狀不滿意,但是如果我試圖改變什麼的話,它們只會變得更糟。

確定你可以在每個評論中找出潛在的雙重限制矛盾。努力找出你自己的某些實例,並把它們寫下來。

找出雙重限制的挑戰之一涉及到不同層次的負面“指令”——即,“不要做X,否則你會受到懲罰”,或者“如果你不做X,就會受到懲罰”——把人放在“持續避免懲罰”而不是“尋求獎賞”的位置。找出並挑選這些指令的能力是瓦解雙重限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組成這些指令的方式有限制某人觀點的傾向、並讓人看不到明顯的選擇——如果選擇是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

例如,思考下列有寓意的互動:喜歡玩樂的蚱蜢,有責任感的螞蟻,以及因處於中間位置而受到雙重限制的毛毛蟲朋友。

蚱蜢:“我們應該在森林裏散步,因為這很有趣”。

毛毛蟲:“好啊”。

螞蟻:“不,我們需要計畫未來,因為作準備是很重要的”。

毛毛蟲:“哦”。

蚱蜢:“不,不要計畫將來。這樣沒有樂趣”。

毛毛蟲:“嗯”。

螞蟻:“聽我說,你最好不要在森林裏散步,因為這樣會使我們毫無準備”。

毛毛蟲:“天哪”。

蚱蜢:“如果你現在不在森林裏散步,你不會有任何樂趣並且會浪費我獲得樂趣的機會”。

毛毛蟲:“哦”。

螞蟻:“如果現在不計畫未來,你就會毫無準備。因此,我也會毫無準備並且它會毀掉所有人的事”。

毛毛蟲:“哦,我……”

蚱蜢:“你怎麼了。你的決定妨礙我獲得樂趣還傷害了我的感情。它會是哪一個?”

毛毛蟲:“好,我不想……”

螞蟻:“你的決定讓我毫無準備並且對每個人都不尊重。你要選擇什麼?”

毛毛蟲:“我只是不知道……”

蚱蜢:“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螞蟻:“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蚱蜢:“笨蛋”。

螞蟻:“笨蛋”。

注意建立互動的方式。毛毛蟲處於一個限制當中,即使最明顯的解決方法它也無法考慮到:螞蟻、蚱蜢和毛毛蟲可以在森林中散步時計畫未來

這個雙重限制對話的機構在下面呈現出來:

位置1(蚱蜢)

你必須做行為X,因為準則A

如果你不做行為Y,就會違反準則A

如果你現在不做行為X,你永遠不會達到準則A

你的猶豫不決違反了準則A,並意味著你很差勁、不稱職。

除了所謂的必要性操作語態(應該、必須、不得不等等)這個轉換模式外,這些“指令”還包括同因果關係(造成、導致、強迫等等)、複合相等(X意味著A)、概括性字眼(總是、從不、每個、任何等等)相關的轉換模式違反。

還需要注意的是“第三資訊”。由於作出選擇違反了一個看似衝突的準則,因此作出決定是錯誤的。除此之外,同作出決定相關的困惑和無能力也被看成“錯誤的”,並且會導致更多的問題。

儘管前面是雙方給第三方造成了雙重限制的實例,但這種結構還可以輕易產生兩個人之間的雙重限制。思考下列衝突:愛猜想的父母和已經長大成人、準備離開家的孩子:

位置1(孩子) 位置2(父母)
我要離開家
尋找自由
你必須留在家中
負責照顧我
如果我待在家裏,
就會受到限制、不自由。
如果離開家,你就不負責任

就沒有人照顧我。

如果我現在不離開家,
我就永遠得不到自由。
如果你現在不留在家裏,我就不能生存。

這是你的錯(你是一個差勁的、不關心父母的孩子)。

我的猶豫不決意味著
我軟弱、不稱職。
你的猶豫不決意味著

你是一個沒有愛心的人。

 

位置2(螞蟻)

你必須做行為Y,因為準則B

如果你做了行為X,就會違反準則B

如果你現在不做行為Y,你永遠不會達到準則B

 你的猶豫不決違反了準則B,並意味著你很差勁、不稱職。

追蹤並選出這些衝突是有效超越並處理雙重限制的重要技巧。為了實踐這個能力,選擇一個你曾經體驗過的雙重限制情境。使用下列工作單找出產生“限制”的指令。

如果我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錯誤的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不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錯誤的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法作出選擇是一個問題,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出矛盾資訊或產生雙重限制的指令的另一個挑戰是:就像Bateson所說的,某個資訊所處的層次比其他資訊“更抽象”。學習解讀或辨認這些“更高等級”的資訊包括更好地測度並解釋其他資訊溝通模式的能力。它還包含覺察到不同層次的溝通。增強某人的能力,以辨別出指向不同經驗層次(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觀和自我認同)的資訊可以自動幫助人們找出不同層次的資訊。如Bateson指出的,溝通和互動中出現很多問題是因為沒有辨認出多重層次的經驗及其產生的困惑或者是因為替換了本應明顯的、不同層次的溝通或經驗

特定資訊所指向的經驗通常要通過不同的非言語轉換資訊得到溝通。例如,思考下列資訊中內涵的差異:

  • “你不應該在這裏做那件事”。
  • “你不應該在這裏做那件事”。
  • 不應該在這裏做那件事”。

由於音調變化的不同,資訊涉及到特定層次的強調,其內涵也不同:你(自我認同)不應該(信念/價值觀)在這裏(環境)做(能力)那件事(行為)。有沒有這種轉換資訊通常決定了如何解釋資訊以及資訊是否得到了適當的解釋。比如,如果一個權威人士說:“不尊重規則”,這更容易被看作自我認同資訊。如果他說:“你不尊重規則,”他更多地強調了行為層次而不是自我認同。

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非言語線索上,如重音,可以幫助人們對不同層次的溝通更加敏感,不那麼容易被混合層次的資訊弄糊塗。NLP觀察技巧,如注意微行為線索的能力,生理對稱以及聲調和節奏的轉換,可以幫助你更輕鬆地過濾讓人困惑的雙重資訊。

  1. 作出轉換溝通陳述Making metacommunicative statements

選出矛盾資訊並辨認不同層次的指令可以讓人們自然作出轉換溝通陳述。只是評論觀察到的不一致、接受到的矛盾“指令”以及感覺到的相應困惑,一個人就已經自然地進行了“轉換溝通”——即,溝通某人已經接受到的資訊或體驗到的雙重限制。

對雙重限制的轉換溝通不是譴責,而是對某人經驗的誠實評價。這是十分重要的。對雙重限制進行轉換溝通的結構是:

“我處於X的雙重限制當中”。

 “如果我不做X,我覺得自己‘錯了’,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做了X,我覺得自己‘錯了’,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例說明。如Bateson提到的那個住院的小孩有轉換溝通的能力,他可能會說這樣的話:媽媽,我處於擁抱你的雙重限制當中。如果不抱你,我覺得自己錯了,因為你會(說/認為)我不愛你。如果我抱了你,我覺得自己錯了,因為你很僵硬,看起來我讓你感到難堪和不安”

舉另一個實例。Mary Poppins中甜餅店的小孩如果有轉換溝通的能力,會說:“媽媽,我處於給Banks家小孩餅乾的雙重限制當中。如果不給他們餅乾並首先詢問你,我覺得自己錯了,因為你的聲音暗示我們沒有禮貌。如果沒有事先詢問你就給了他們餅乾,我覺得自己錯了,因為你的聲音很憤怒,意味著我們沒有順從你”

很明顯,進行這樣的轉換溝通陳述需要特定的成熟程度和智慧程度。但它是一個可以開發的技巧。試圖陳述自己所處的情境可能陷入雙重限制當中。有時,表達自己處於雙重限制當中的經驗有助於釋放受到限制的感覺。

甚至只是問這樣的簡單問題:“我們的關係會發生什麼?”都有助於刺激轉換認知和關於關係或互動的轉換溝通。

進行轉換溝通陳述的另一個重要後果是它們能讓雙重限制的“加害者”更加意識到自己資訊的不一致。

為他人創造雙重限制的人通常意識不到自己的衝突性指令。有時,面對自己的雙重資訊會在發送資訊的人內部產生一個改變過程。

 過濾負面自我認同資訊或使之中立。

可能處理雙重限制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過濾負面自我認同資訊(雙重限制中的“第三個”指令)或使之中立的能力。與覺察溝通中不一致的能力相似,它包括區分經驗不同“層次”的能力。例如,NLP的一個基本假設前提是:把自我認同和行為分開是非常重要的。致力於雙重限制病理學的一個基本要素看起來是特定行為和自我認同的綜合體,無論是對雙重限制的“加害者”而言還是“受害者”而言。

舉先前甜餅店的實例。Bateson思考,為什麼孩子們不會心地相互看著並說:“又來了,媽媽有時非常暴躁”。他們還可以對母親說:“媽媽,我們應該給他們餅乾還是不應該給呢?請保持一致”。從某些觀點,孩子和母親都有這個信念:特定的表現比行為更加重要。

Albert Einstein的名言:不可能用產生問題的思考類型(或層次)來解決問題,也是雙重限制的經典實例。因此,擺脫雙重限制的一個方法是分類、然後“迅速轉換jump”邏輯層次。這樣,雙重限制就成為了創造、甚至啟迪的根源而不是症狀的根源。

Bateson Einstein的原理運用於雙重限制,並為禪坐訓練的共同特徵提供了實例。禪宗拿起一根棍子並舉過某個學生的頭頂,說:“如果你說這根棍子是真的,我會用它打你。如果你說這根棍子不是真的,我會用它打你。那麼,這根棍子是不是真的呢?”只要學生停留禪宗產生雙重限制的思考層次上,就會進退兩難。如果學生只是伸手奪走棍子開始唱歌,並拾起棍子假裝“防衛”等,他就超越了雙重限制並轉換了關係的情境

情境感知看起來是雙重限制,特別是涉及到“第三資訊”雙重限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假如預先假設:“在這個情境,情境中,這種人會這樣回答”,就會產生某種默認理解。擺脫雙重限制的關鍵部分包括辨認和質問這種假設前提的能力。

辨認出情境和假設前提對行為的影響還會產生瓦解雙重限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NLP中改變的基本原理是:“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某個層次的正向意圖或目的”。根據NLP,一旦發現了正向意圖,也能發現行為的其他選擇——它仍舊滿足意圖、但會導致不同的、更生態平衡的後果。它是NLP技巧,如重新架構和衝突整合背後的驅動原理。

通常來說,這個原理對運用雙重限制“加害者”的人來說特別具有挑戰性。雙重限制背後的正向意圖或目的可能是什麼呢?某人會有什麼樣的正向意圖“讓他人錯誤”呢?表面上看起來,加害者的意圖可能是維持對權力的控制。另外的意圖(如果加害者真正有意識地創造雙重限制)可能包括向他人灌輸思想,並把他們拉進自己所處的限制之中(同病相憐),或者讓“受害者”處於更糟糕的情境中(一種對他人的免疫作用,更具挑戰性的雙重限制;比如,為戰爭作準備的新兵訓練營)。這些意圖的正向方面可以概括為:“不強壯就要歸屬belong於他人”——即使“歸屬”僅僅意味著“無法逃脫”。

從NLP觀點看,找出雙重限制背後的意圖為幫助“加害者”找出行為的其他選擇——滿足意圖的正向方面、但避開了雙重限制症狀的選擇,提供了可能性。

從這個觀點看,Gregory Bateson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擺脫雙重限制的、具有啟發意義的實例。有時,它被稱作“小鯨的寓言”。Bateson花了多年時間研究海豚和小鯨的溝通模式。為了補充別人的研究,他的研究中心通常是讓接受研究的動物在現場觀眾面前進行表演——有時一天三次。研究者決定向觀眾顯示如何訓練小鯨表演把戲。當著觀眾的面,研究者引導小鯨從臨時儲水池進入表演池。訓練者一直等著,直到小鯨進行了顯著的行為(對人類來說顯著的行為)——比如,以特定的方法從水下伸出頭來。然後,訓練者吹口哨並給它一條魚。接下來,訓練者等待小鯨重複剛才的行為,然後再吹口哨並給它魚。很快,小鯨學會了如何得到魚並常常伸出頭來。這樣,就為學習能力提供了成功的實證。

幾個小時過後,小鯨被帶回表演池進行第二次演出。它很自然的像上次一樣,把頭伸出水面,等待著口哨和魚。當然,訓練者不期望小鯨總是耍同樣的把戲,而是期望向觀眾展示新的把戲。演出時間大概過去了2/3,小鯨不斷重複老把戲,最後灰心地拍動著尾巴。這時,訓練者立刻吹響口哨並扔一條魚過去。驚喜但有點困惑的小鯨謹慎的拍動著尾巴。這時,訓練者再次吹響口哨並給它魚。很快,它開心的拍動著尾巴。再次成功地顯示了自己的學習能力,然後回到自己住的水池。

在第三個部分中,它被帶到表演池後,開始盡職地進行前一個部分中學到的行為——拍動尾巴。但是,由於訓練者希望它學習新的事物,所有沒有給它獎賞。像上次一樣,演出時間大概過去了2/3,小鯨不斷拍打著尾巴。最後,灰心、惱怒。這次有所不同的是繞著自己旋轉。這時,訓練者立刻吹響口哨並給它一條魚。過了一會兒,它成功學會旋轉並向觀眾表演。然後被帶回自己的水池中。

連續14場表演,小鯨都重複這個模式。前面2/3的表演都毫無建樹,一直重複著在前面的表演中得到了加強的行為。直到它看似“偶然的”參與了一個新的顯著行為並能夠成功完成訓練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從這個角度看,小鯨處於雙重限制當中。如果它不“表演”,就不能得到魚和贊許。但是,如果它進行了表演(已經學會的把戲),也得不到魚和贊許。Bateson敍述了小鯨如何因為“做錯了”而在每次表演中變得越來越不安和灰心。最後,小鯨的緊張不僅開始威脅表演,還威脅了整個計畫,因為它開始回避與訓練者的所有互動——具有正向意圖、但仍然非常真實的、小鯨的雙重限制“加害者”。

讓訓練者週期性的給小鯨提供“不勞而獲的魚”可以部分緩解這個情況。即,為了維護與小鯨的關係,訓練者發現打破訓練情境的規則並定期給小鯨喂魚,即使它並沒有“表演”新把戲,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小鯨對訓練者太過灰心,就會拒絕與他合作。這可能讓研究像表演一樣,產生嚴重挫折。

“不勞而獲的魚”是一個與“第三指令”相關的標誌marker。這並不是說小鯨感到困惑是因為存在缺陷,而是表明了它是正常的、會得到關心(即使它還沒有找出雙重限制)。

最後在第14次和15次表演的時候,小鯨看起來興奮不已,就像突然發現了金礦一樣。當它第15次進入表演池時,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表演——包含了八個十分顯著的新行為;其中四個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換言之,小鯨最後能夠“迅速轉換層次jump levels”。

小鯨的成功和Pavlonvian的狗的實驗神經衰弱症形成了對照。Pavlonvian認為“實驗神經衰弱症”表明了狗神經系統內刺激反應和抑制反應之間的衝突,而且這個症狀就是兩個衝突刺激所觸發的。但是,這個解釋並沒有說明症狀的嚴重性和多樣性——Pavlonvian “刪掉”它並“塑造”狗的差異。

為什麼刺激反應和抑制反應之間的衝突以狗拒絕進入試驗室為表現呢?它們為什麼攻擊自己的訓練者呢?為什麼其他條件反射消失——然後又恢復了呢?

比如,向未試驗過的的小狗呈現無法分辨的刺激時,它們不會顯示出任何“神經”症狀,只會胡亂猜測。未試驗過的動物已經學會了“在這個情境中,一定的辨別應該發生”。這是開發行為干擾必需的準備。圓和橢圓就是情境標誌,它傳達了“分辨兩個刺激”的資訊。而試驗室傳達了“你必須找出正確答案”的資訊。與訓練者的關係是圍繞著其他兩個情境的情境。和表演池中的小鯨不同,Pavlonvian的狗沒有得到“不勞而獲”的魚並使負面自我認同資訊中立化。當狗體驗到的挫折毀掉了與訓練者的關係時,其他所有條件反射也消失了,因為訓練的整個目的就是狗和訓練者的功能之一。這種移動無疑就是Freud所說的“轉移transference”。

  1. 找一個方法“離開這個領域”

處於雙重限制中,最讓人灰心和恐懼的事情之一來自“第三負面指令”,因為它禁止逃離這個情境。即使某人能夠瓦解剩下的雙重限制情境,“離開這個領域”的能力通常可以提供足夠的安慰以防止情境變得讓人難以忍受。有“其他地方去”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減輕與雙重限制相結合的絕望感

某人可以通過保持認知和生理上的彈性,獲得更高、更廣的觀點,以擺脫或離開雙重限制情境。比如,NLP新編碼強調建立資源狀態或關係的“生命線life line”以更有效的處理挑戰性經驗的概念。

有時,人們發現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真正阻止他們在生理上擺脫這個情境。相反的,他們受到自己信念或“世界地圖”的限制。只是提醒人們可以離開這個情境或還有其他選擇,他們通常可以脫離雙重限制情境中最痛苦的方面。

“離開這個領域”的另一個方法是通過心智上的脫離,它包括進入與關係相關的“觀察者位置”或“轉換位置”。在NLP中,轉換位置包括處於自己之外或之上,俯視自己的行為和與他人互動的能力;就如同觀看電影或錄影一樣。這讓人有機會進入另一個觀點或者找出一個不受雙重限制情境影響的情境。

思考這個實例:一位婦女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與自己的母親為伴。而母親是一位壓抑的、有自殺傾向的人。母親總是不斷說:“生命是一塊泥土上70年的痛苦”,並且不斷預示著自殺。婦女一直保留著兒時的記憶。她離家上學時,聽見母親說:“我感覺很糟,不知道是把頭放進烤爐裏還是把自己放在鐵路上”。她感到很沮喪,很害怕回家後發現母親已經不在了。於是,她就待在家裏,希望有所幫助。然而,母親看見女兒沒有去學校,就很生氣並責備她上課遲到,讓事情變得更糟。當女兒試圖說服母親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時,母親不理她並輕蔑地說道:“你瞭解什麼生命啊?”最後,小女孩感到害怕和丟臉,就去了學校。回家時,也不知道自己期望的是什麼。

她長大後試圖擺脫這個持續存在的雙重限制。她努力工作,以確定自己在經濟上完全獨立,並成為了著名的心理學家(為了成為“生活”的專家)。但是,她仍然很苦惱,因為母親說:“生命是一塊泥土上70年的痛苦”;並且因為母親的世界觀而感到憔悴。

為了幫助她探索新的資源,她被問到是否曾經有過“靈性上的經驗”。思考過後,她回想起一個時間:與父母一起在火車上。父母在打架,儘管無法完全逃離,她還是離開了車廂站在走廊上,望著窗外的天空。向天上望去時,她突然意識到:“地球只是廣袤宇宙的一粒沙”。這個看法給她帶來了希望和安慰。當意識到:“一粒沙比一塊泥土還小”時,她自己的更大觀點從字面上“重新架構”了母親的話,她也不再受到母親抑鬱狀態的限制。

NLP訓練者和開發者Tim Hallbom和Suzi Smith建議把多重“轉換位置”(multiple meta position)看作開發技巧以處理雙重限制的方法,並把它付諸實踐。如同先前提到的,採用“轉換位置”主要包括脫離自己並採取當前情境中觀察者的觀點。描述自己或互動中的其他人時,使用“第三人稱”語言(他、她、他們等等)可以促進角度的轉換。這個進程是NLP中處理恐懼症、創傷和痛苦的的關鍵步驟。通常來說,如果某人可以完成感知位置的轉換,與情境相結合的情感強度會立刻降低。

由於雙重限制有多個層次的性質,僅僅分離通常是不夠的。一般來說,處理雙重限制包括採取三重位置(觀察自己-觀察自己)或四重位置(觀察自己在觀察自己-觀察自己)脫離的能力。如果必要的話,過程可以得到更廣的延伸(潛在的轉換位置沒有數量上的限制)。每個新層次的脫離不僅讓你更加遠離情境的情感強度,還讓你可以採取更廣泛的、潛在來說更加明智的觀點。

 

1)回憶一個情境。在這個情境中,你感覺自己處於雙重限制中。

2)想像你漂浮在自己的身體上面,在自己上面或後面的一個點上。這樣,你就在互動中觀察自己和他人。看“他們”“在那邊”互動,如同你是一個不相干的觀察者。注意你從新的觀點獲得了什麼覺察、理解或學習。

3)想像你能夠移動到“觀察者” 觀點上面和後面的一個點上。這樣,你就在“那邊”的位置上觀察自己觀察自己和他人。再次注意你從新的觀點獲得了什麼意識、理解或學習。

4)在每一個你能夠達到的、新的觀察者位置上,重複步驟3。你可能發現自己獲得了一種“靈性上” 觀點和覺察,它有助於帶出內在的平靜感和智慧。

5)再次進入每個觀察者觀點,帶上你從每個觀察者位置獲得的覺察、理解和學習。當你重新結合雙重限制情境的記憶時,你的經驗可能會很不相同。

  1. 防止這個情境成為重複的經驗。

防止重複的雙重限制情境成為重複“經驗”的一個方法是開發策略以分割或隔離雙重限制情境——即,區分作為“事件”的雙重限制情境與把它們看作對某人命運或“自我認同”的一般化相對。伴隨著處理雙重限制的其他技巧,這包括選出不同層次的經驗。“事件”是出現在特定環境中的行為:在特定的何地和何時中的什麼。為了把某事看作一個重複經驗,或“生活模式”,包括把它們一般化至信念和自我認同層次:誰和為什麼。在生活中經歷了雙重限制情境,但相對來說不被其影響的人會把它們看作“在我生命中,和其他挑戰性的事件一起發生的某事”,而不是“形成了我的某事”。完成這個任務包括“向下分類”的技巧(選出具體而非籠統)和反契合(尋找差異而非相似之處)。

可能防止雙重限制情境成為重複經驗的最好方法是開發並使用有助於減弱或轉換雙重限制的能力。當某人知道了自己已經明白如何處理或瓦解特定雙重限制情境時,那麼這個情境在過去出現不只一次這個事實就不再是一個問題。換言之,一旦某人知道了如何做某事或解決某個問題,那麼之前自己無法做此事的事實就不那麼重要。比如,Bateson實例中的小鯨如果學會了跳躍這個創造性的行為,那麼它在以前演出中的多次失敗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由於病理雙重限制的條件之一是它是一個重複經驗,所以特定事件的行為解決方法就不能有效處理全部模式。(在第14次演出中,小鯨偶然發現了新的行為這個事實並不能有效瓦解它感知到的全部雙重限制。)相反,開發能夠處理雙重限制所有元素的技巧對產生更有效的結果是必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