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

222-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

完形心理學是試驗心理學的一項運動,它於一次大戰前起源於德國。它以有機體對構造整體的反應為出發點,強調感知和行為的研究。實際上,術語“完形”來自德語,其意義就是“構造configuration”。德國研究人員,如Kurt Koffka, Wolfgang Kohler和 Max Wertheimer開始研究情境、構造和意義是怎樣決定感知的,而不只是收集單獨的感官元素。

比如;我們享受電影和動畫片的能力就是將許多單獨的影像整合成整體的能力。同樣,我們看一個藝術家,如畢卡索或一個漫畫家,勾畫的線條並認出它們是人、動物或物體的能力來自將感知元素綜合為“完形”的能力。

我們一群線條中“看見了”貓頭鷹

為了“看到”不同的面部表情,我們把簡單的線條和圓點綜合成“完形”

例如Wertheimer注意到如果點的模式,如下圖所示,被呈現在螢幕上並被足夠迅速地重複,人們就可以看見“移動”。他假設,對“移動”的感知是更深層次的“完形”,並且這是我們神經系統的一個特徵。他認為,這些基本特徵形成了我們感知世界的“深層結構”。

     如果圓點的變化模式得到足夠快的重複,我們就可以看到“動”而不單個的點

 

Kurt Koffka 強調了感知中“圖形”和“背景”的重要性。他發現,不同的物體和事件具有不同的意義,這取決於什麼被看作“圖形”、什麼被看作“背景”。

是黑色的十字還是白色的“X?

是愛斯基摩波紋還是印第安人的臉

 

例如,在經典條件反射試驗中,完形心理學家對狗進行了訓練。向狗顯示出“白色”正方體時,它要走近某個物體。顯示出“灰色”正方體時,狗要避開這個物體。狗成功地學會了這個特定的區別任務後,試驗轉換到使用“灰色”正方形和“黑色”正方形的對比。作為對“灰色”正方形的反應(先前觸發的是避開行為),狗立即走近這個物體。而顯示出黑色正方形(先前並沒有形成什麼條件反射)時,狗則避開這個物體。據估計,狗並沒有把“灰色”和“黑色”看作絕對的刺激,它產生反應的並不是“灰色”、“白色”和“黑色”這樣的“事物”而是“淺色和深色”之間的對比。

完形心理學聚焦於感知中的意義、情境和構造,這讓他們研究更高層次的心智過程。這個研究又為以後在認知心理學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礎。此工作的特點是逐步描述大猩猩和人如何走近困惑情境。比如,Kohler 就發現大猩猩很難把一堆大小不同的盒子看作單個的物體。人和大猩猩都被給予一項難題,就是要求他們堆放一組盒子,並收回那些他們無法觸及的。三歲大的孩子在看了幾遍如何堆放盒子以後就能輕易掌握這個技巧了。幼年和成年大猩猩卻仍然只是隨意的堆放盒子——即使向它們展示並教導了若干遍。Kohler認為這與動物“視覺洞察力”的限制有關。

早期完形心理學家的這些工作為後來對感知和問題解決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完形心理學的很多原理都融入了自我組織的現代研究。完形心理學強調構造整體,它還形成了完形療法的理論基礎,儘管在很多方面完形心理學和完形療法之間的重疊很小。

完形心理學的原理是很多NLP過程和技巧的基礎。例如,NLP的很多次感元運用都是以完形心理學建立的感知原理為直接基礎。諸如重新架構和巧妙回應話術模式這樣的技巧就是以感知和理解其意義、情境和構造的影響力為基礎。某些NLP技巧,例如Robert Dilts 的失敗回饋過程和圖形-背景模式都受到了完形心理學家發現的直接啟發。

人類有把不同元素綜合為“整體”或“完形”的獨特能力

 

(請參閱Figure-Ground, Foreground-Background Pattern, Failure Into Feedback Strategy, Context, Self-Organization and Attractor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