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診斷(Diagnosis)

156-診斷(Diagnosis)

Webster大詞典把“診斷”定義為“根據體症和症狀辨認出疾病的技藝或行為”。診斷通常包含了對某個特定問題進行分類或歸類。其目的是辨認出一套症狀背後的深層結構,這樣才能確定使用適當的治療方法或介入法intervention。

NLP的一個基本原理是:某人用來定義或辨認某個問題的特徵或變數應該與他用來更正問題所使用的變數相同。比如,在理想狀態下,診斷健康問題、心智功能失常或無學習能力的方法應該自動告訴我們如何更正問題。

不幸的是,雖然有很多診斷方法,但卻無法讓診斷成為介入法。診斷只是把問題進行了分類。標籤,有時是“無期徒刑”並沒有為怎樣更正問題提供實際的見解。比如,標籤中沒有告訴你如何改變問題的“癌症”,“精神分裂”,或“中樞聽覺處理缺陷”。

從NLP角度看,某人評估或診斷一個問題的方法需要與處理問題的方法聯繫起來。在NLP模式中,診斷和介入法是“共同行動”的。這樣,如果某人評估一個小孩之所以出現拼寫問題是因為小孩的眼睛先向下再向左,他就可以告訴小孩:“讓你的眼睛先向上再向左,這樣就可以拼寫的更好”——小孩會照辦。在NLP中,如果你告訴某人:“改變你剛才所做的”,它會對你的測量效果產生影響。

這就是Gregory Bateson稱為“代碼一致”的一個形式。它包括某人正在描述的現象和用來描述的代碼之間的一致。根據T.O.T.E.模式,有效的診斷需要“測試”和“操作”之間的關係。在NLP中,作為問題或成功“證據”的特徵與為了更改或影響當前狀態而用來“操作”的特徵是相同的。

很多傳統的評估和診斷步驟(特別是涉及到認知和學習問題的那些)包括讓患者回答一連串的問題。而診斷就根據這些回答而作出。但是你不能緊接著對患者說:“改變了你的答案,你就改變了”。改變了問題的答案只是改變了紙面上的東西而已,根本就沒有改變這個人。

NLP使用的關鍵診斷特徵全部與治療介入法相聯繫,而治療介入法又會直接改變這些關鍵特徵。思考下列實例:

診斷特徵 治療介入法
違反轉換模式
如,“我不能。”
轉換模式問題
如,“什麼阻止你?”
弱表象能力
如,糟糕的觸覺解讀
增強表現系統
如,開發觸覺敏銳度
眼睛位置
如,眼睛向下然後向左
轉換眼睛位置
如,眼睛向上然後向左
生理模式
如,彎腰駝背的不振姿勢
調整生理機能
如,打直身體
次感元的質量
如,黑暗、模糊的影像
改變次感元的質量
如,讓影像更加明顯、清晰
感知位置的困惑
如,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混淆
闡明感知位置
如,從空間上把第一位置而第二位置進行分類

NLP診斷特徵(測試)和治療介入法(操作)之間關係的某些實例

如同NLP的其他方面一樣,有效診斷的關鍵準則是“有用性usefulness”。NLP診斷步驟建立在差別的基礎之上。這個差別要產生變化,其目的不只是分類或歸類。

(請參閱Code Congruence and Dynamic Assessmen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