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療法是心理療法的一種形式,在1950和1960年代由Frederick S.(Fritz)和Laura Perls首先提出。它是從完形心理學原理中鬆散的總結出來的,它假設“心智”和“身體”的分離是人為的,並且人類有機體對生命事件產生了全面的反應。這個方法強調對自我、自我需要和世界的準確感知和意識。為了幫助患者發現他們的“極端”並解決內部衝突,這要通過聚焦於經驗的“什麼”和“如何”(而不是“為什麼”)以及“立刻here and now”的意識來完成。其關鍵概念包括“個人責任”、“未完成的事務”、“回避”、“體驗”和“意識到現在”。
作為一種療法,完形是高經驗性的壓力感覺,以及過去“未完成的事務”對個性發展的影響。根據完形療法,當某人避開對不愉快的事件的意識並產生“未完成的事務時”,他就不能平衡了。這個人的整體反應或“完形”就不完整了並且可能在以後的事件和情境中發生干擾或“僵局”。不回避自己經驗的人就是“有意識”的。他活在現在,不會受到過去和將來的事件的過度影響。
完形療法技巧旨在強化經驗,保持對“過程”而非“內容”的關注,並整合衝突感覺。這些技巧包括對抗、與“極端”對話、角色扮演、和感覺在一起,進入“僵局”、以怨恨或內疚的形式重新體驗“未完成的事務”。例如,Fritz Perls 開發了“空椅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引導人們改變空椅並扮演自己的不同“次人格”和“極端”、夢中的人物或自己對他人的思想和反應的投射。
因此,完形療法的重點就是實踐和體驗,而不只是置身事外地談論問題(儘管對重要認知因素被低估的點來說,這個方法可能是“反智力的”)。沒有做過正式的診斷和測試,任何解釋都應該由客戶而不是治療師來做。這個方法處理的那些過去經驗只是達到了對“立即here and now”很重要的程度。療法注重對自我投射的認識,並非常強調非語言和身體的資訊,對潛在的差異也很關注。
通過鼓勵與感官經驗和情感表達的直接接觸,該療法試圖將抽象的個人智慧化問題最小化,強調個人成長和對紊亂的治療。這些方法既適用於個人又適用於集體諮詢,並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如危機介入、治療身心失調、婚姻和家庭療法、兒童的行為問題、教學、學習以及組織發展。
因為Fritz Perls 是Bandler 和 Grinder建立NLP基礎時模仿的三個人之一(Bandler 是The Gestalt Approach&Eyewitness to Therapy的主編,1973),因此許多NLP技巧(特別是早期的那些)與完形療法有很多共同之處。NLP強調感官經驗、非言語線索、對不一致的認識,空間分類,研究次人格和極端並聚焦於“如何”問題,這些明顯來自完形方法。實際上,很多轉換模式都來源於對問題模式的模仿——這些問題是Perls在治療過程中提出的。NLP聚焦於認知因素的影響,以及來自神經學、家庭療法、催眠、語言學、控制論和系統理論的原理整合。這樣,其理論基礎和應用範圍(請參閱Awareness, Conflict, Meta Model, Spatial Sorting and Assosiated Experience.就比完形療法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