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雙重限制(Double Bind)I

163-雙重限制(Double Bind)I

雙重限制是一種特別的衝突,它會產生“非贏no-win”的情境;即,“做也不對,不做也不對”。人類學家Gregory Bateson首先定義了雙重限制的概念。他認為,這種衝突是創造力和精神病的根源。其差異在於某人是否能夠以適當的方式找出並超越這個限制。

Bateson曾經通過《艾麗絲夢遊仙境》這個童話故事中“麵包蝴蝶”例子來闡述雙重限制的實質。“麵包蝴蝶”是一種生物,它的翅膀是由塗有黃油的麵包片構成的,它的頭就是一塊方糖。第一次看到這種生物時,艾麗絲問到:“你以什麼為食?”其答案是“有奶油的淡茶”。思考找個問題時,艾麗絲注意到一個兩難的局面。茶會溶解方糖,所以生物的頭就會被溶解,生物就會死掉。她接著問:“要是找不到茶呢”,答案是“當然,它會死”。想到這種生物的困境,艾麗絲沉思:這種生物肯定經常遇到生存的難題。有人告訴她:“是的,它們總是會遇到”。

麵包蝴蝶陷入了典型的雙重限制。如果它找不到茶,就會餓死。但是,如果它找到茶並喝進去,茶就會溶解它的頭,它也會死。因此,雙重限制的基本結構是:

如果不做A,你就不會(生存、安全、開心,等等)。但是,如果做了A,你也不會(生存、安全、開心,等等)。

雙重限制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思考一下這個窘境:妻子正在思考某個話題。當丈夫問她正在想什麼時,妻子憤怒地說:“不關你的事”。然而,如果他沒有問,妻子又會責備丈夫“不在乎”自己的意見。他無法分辨出兩種資訊的意義並作出不適當的回應,這使他感覺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

雙重限制的另一個“日常”實例是年輕女人與男友之間的難題。共度一個愉快的夜晚後,男友問到:“去我那兒還是你那兒?”這意味著年輕女人要選擇一個地方與之發生性關係。這樣,她就陷入了一個限制:因為她喜歡這個男人並且感覺到如果自己不作出選擇,就可能失去將來與之互動的機會。而另一個方面,自己並不希望發生性關係。如果選擇了,會因為錯誤的原因發生關係,並且這對將來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基礎。而且,年輕女人喜歡他並與之交往的原因之一是他說自己喜歡界限清楚的女人。這時,她覺得自己無法作出決定就證明了自己沒有清晰的界限。

雙重限制還會出現在商業情境中。思考這個情境:某人的工作量很大,已經無法處理了。只做工作的一部分意味著其他部分就無法完成。而另一方面,不做那部分又意味著工作也無法完成。兩種方法都無法讓他完成工作。

很多雙重限制都有另一個複雜程度,因為它們包含了不同層次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會產生自相矛盾和衝突。這就是說,在某個層次上為了(生存、安全、維護信譽,等等)所必須做的事情會在另一個層次上威脅你的(生存、安全,信譽,等等)。

從這層意義上講,雙重限制涉及到有名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這個詞語來自Joseph Heller一部小說(1961‘1970年改編為電影)的名字。這部小說以二戰時期美國空軍部隊為背景,並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軍隊的官僚作風。它敍述了空軍士兵Yossarian試圖從恐怖的戰爭中逃走的經過。在他試圖逃離戰鬥的時候,違反了“第二十二條軍規”。這條軍規是一個神秘的管理條例,在本質上就是一個循環爭論。Yossarian發現如果能證明自己患有精神病,就會失去執行飛行任務的資格。然而,為了因精神失常而不再執行飛行任務,他必須提出被免職的要求。這個“軍規”的意思是如果某人要求被免職,他必然是精神健全的。因為精神健全的人不可能繼續冒著生命的危險作戰。由於Yossarian不願繼續執行飛行任務,這就證明了他是精神健全的。

雙重限制通常與“第二十二條軍規”中闡述的循環有相同的性質,並且會產生相似的困惑感和無助感。然而,雙重限制還有另外的特徵,能讓它們更具挑戰性。

最強烈的雙重限制出現在重要的人際關係情境中。它們通常包括一方試圖“讓另一方錯誤”的權力鬥爭。

 雙重限制情境的組成部分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1972,pp.206-208)一書中,Gregory Bateson用下列方式概括了雙重限制的組成部分。

  1. 相關的個人處於強烈的關係中。在這個關係中,他感覺準確辨別哪種資訊得到了溝通是至關重要的。這樣,他才能給出適當的回應。

處於雙重限制根源上的關係通常是“互補的complementary”。在這種關係中,某人處於“權力位置”——即,父母-孩子,上司-下屬,老師-學生,等等。而且如果沒有他人的參與或合作,“附屬”的個人就不能生存或無法得到自己需要的事物。因此,這個關係是“以他人為導向的”。為了生存或得到自己所需的,他要取悅他人或者向他人給出適當的回應。

這還意味著處於權力位置的人比另外一方“更好”或“更有能力”,因為附屬方是“有缺陷的”。

  1. 處於“權力位置”的人表達了兩個等級的資訊,其中一方是排斥另一方的

 

  1. 這裏存在著主要的負面指令。例如,(1)“不要做X,否則我會懲罰你”,或(2)“如果你不做X,我就要懲罰你”。這個懲罰並不需要是生理上的,它可以是不贊成或因為無助而放棄。因此,人總是在不斷逃避懲罰而不是尋求獎賞。
  2. 這裏還存在著第二指令,它在更抽象的層次上與第一個指令相衝突。和第一個指令一樣,它被威脅生存的懲罰或信號所強制著。
    1)第二個資訊通常通過非言語的形式進行溝通。
    2) 它可能衝擊主要指令的任何元素。例如,(a)“這不是懲罰”。(b)“我不是懲罰者”。(c)“不要向我屈服”。(d)“不要考慮你不能做的事情”。(e)“不要問(我/我的愛/我的意圖)”。
  3. 為了更正他對回應哪個資訊的辨別,“附屬dependent”的個人無法評論表達的資訊。即,他不能作出轉換溝通陳述。這可能是因為個人感到困惑或缺乏經驗以發現自己處於雙重限制中,也可能是無法得到轉換溝通的緣故。
  4. 這裏還存在第三負面指令。因為生存、愛情、懲罰等等,它不允許逃離情境。雙重限制的“受害者”,有時是“加害者”無法“離開這個領域”,陷入這個情境並無法逃開。
  5. 由於這是一個重複的經驗並不是單個的創傷事件,因此雙重限制成為了習慣性的期望。

作為對這些條件的闡述,Bateson引用了一個例證:有個男孩住院治療,因為他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男孩的病情很穩定了並且可以接待客人。一天,他的母親來看他。見到兒子時,母親說:“跟媽媽擁抱一下怎麼樣?”男孩順從地環抱著母親。但是,當他擁抱母親時,母親明顯變得非常僵硬,看起來對生理接觸感到很不舒服。作為對這個非言語資訊的回應,男孩縮回了手臂並有點困惑。在這個時候,母親問道:“怎麼了?你不愛媽媽了嗎?”男孩變得更加困惑和不安,並開始緊張,把臉轉到一邊。這時,母親責備他:“你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互動就這樣持續下去,直到男孩的憂慮增加,最後在暴力插曲中結束,因為不得不對男孩進行生理上的束縛。

即使這個情境並不像沙侖巫術審判那麼具有戲劇性,雙重限制的所有組成部分都出現了。母親和男孩之間明顯是互補關係。除了母子關係外,男孩還需要母親的認可和合作才能出院。主要的負面指令是:“如果你不抱我,你就不愛我(因此,也不會得到我的認可)”。然而,第二指令是“如果你抱了我,會讓我覺得不舒服,而且我會撤回手臂(因此,你不會得到認可)”。男孩無法自願離開這個情境並且不能評論自己正在經歷的限制。

    這裏還存在著第三個資訊。它看起來很重要,但Bateson忽略了自己的定義。這個資訊就母親而言,是關於孩子回應窘境的溝通。她說:“你確實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意味著問題的根源涉及到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她自己的不一致

第三個資訊看起來是雙重限制模式的重要部分。另外一個人把個人的不適或困惑解釋為下面兩點的標記(1)無能力,或(2)就陷入雙重限制(轉變現實)的個人而言,來自權力位置的負面意圖。第三個資訊明顯處於自我認同層次。這意味著個人的困惑感證明了他在自己的自我認同層次上是有缺陷的。“你內部的關係有什麼問題”。“你不關心我”。“你把我弄糊塗了”。“你應該知道得更多”。

思考Bateson從兒童書籍Mary Poppins中找出的這個實例。書中,Banks家的小孩和Mary Poppins(他們的保姆)來到一家甜餅店。進入商店時,他們注意到幾個小孩神色緊張地站在櫃檯後面。過了一會兒,孩子的母親從商店背後進來,然後用訓斥的口氣問:“你們的禮貌到哪兒去了?你給客人準備餅乾嗎?”孩子意識到自己遇到麻煩了,回答道:“不是,媽媽。我們馬上給他們餅乾”。然後,母親用憤怒的口氣說:“誰說你可以送餅乾的?”這時,櫃檯後面的孩子顯然很悲傷。而母親則繼續羞辱他們的悲傷,並說道:“看你們,畏縮地像只小老鼠。你們是怎麼回事?”

    這裏也存在三個資訊:1)如果不給他們提供餅乾,你就做了錯事;2)如果提供了餅乾,你也做了錯事;3)你陷入了雙重限制而感到悲傷,這表明你性格裏面的一個缺陷。正是雙重限制的第三個方面讓他們在情感上最難以忍受

雙重限制的“三重打擊”的最吸引人的一個實例在電影Sophie’s Choice中得到了闡述。在這部影片中,Sophie這個猶太婦女和她的兩個孩子一起被帶到了集中營。進入集中營的時候,人們告訴她,其中一個孩子會被殺掉;而且,必須由她來作出選擇。如果她不作出選擇的話,兩個孩子都會被殺掉。她陷入了明顯的雙重限制當中,無法作出決定。然而,當士兵把兩個孩子都帶走時,她不顧一切地試圖讓兒子留下,女兒去死。除了失去女兒以外,Sophie現在肯定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她女兒被處死了,並且知道自己的母親“選擇”自己去死。

Bateson認為人們在家庭系統或社會情境中生活,總是不斷遇到雙重限制,如那些可能產生很多情感壓力或心理問題,甚至精神病的限制。他認為雙重限制是精神分裂和精神錯亂發展過程中的可能性因素。因為這個提議,他受到了大量的批評。很多精神病專家認為精神分裂本質上根源于生理和基因問題。還有人認為Bateson的理論過多指責了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特別是母親。

無論這些批評有什麼價值,很明顯的是雙重限制可以產生強烈的心理壓力。

分解雙重限制

雖然雙重限制看起來的確難以對付,但是有了適當的技巧和條件,也可能擺脫它。從雙重限制情境中釋放出來需要處理產生雙重限制所需的所有“條件”。這包括開發能力以:

  1. 降低強度或者轉換雙重限制關係的性質。
  2. 選出矛盾的資訊。
  3. 作出轉換溝通陳述。
  4. 過濾負面自我認同資訊或使之中立。
  5. 找一個方法“離開這個領域”。
  6. 防止這個情境成為重複的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