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身為一個老師、領導者和治療者,他的言行無疑對許多NLP的學生和practitioner有著很強的吸引力。眾所周知,NLP領域的建立就是模仿優秀“治療者”的結果。當Richard Bandler和 John Grinder從Fritz Perls、Virginia Satir 和 Milton H. Erickson的作品中模仿語言和行為模式時,NLP就開始了。NLP的第一個“技巧”來自於關鍵的言語和非言語模式,這些模式都是Grinder和Bandler在這些傑出治療師的行為中所觀察到的。Grinder和Bandler的第一本書叫做The Structure Of Magic。這個書名暗含的意思是:看似不可思議和無法解釋的事物通常都有著更深層的結構——它們得到了解釋後,就可以被理解、被溝通並被少數傑出的、首先實施“魔力”的“奇才”之外的人付諸實踐。
耶穌
同樣的,對耶穌治療成果的分析揭示了很多重要的治療原理和工具。對我們來說,在耶穌的時代描述其治療成果在很多方面與當今描述其成果一樣卓越。耶穌傑出的治療能力在福音書中被提及了不止35次–——許多引文都描述了他如何治療“大眾”——“那裏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來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馬太福音4:24):包括了“瘸子、瞎子、啞巴、有殘疾的”(馬太福音15:30)。因此,有點讓人驚異的是,幾乎任何從他們可能做出貢獻的觀點嘗試研究耶穌治療成果所作出的努力都真正促進了治療過程。正如Ian Wilson 在Jesus:The Evidence(1985)一書中指出的:
如果他的活動中有任何特點從福音那裏反復照耀shines我們的話,那就是耶穌的能力——人們稱之為“奇跡”……僅從我們知道的耶穌的成功數量來看是無人可以等同的……然而荒謬的是它卻是被人探索得最少的。(pp.99-100)
NLP的工具和區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迷人的領域。
有一個卡通片非常有趣,它描述的是一個教授。這個教授看起來有點像愛因斯坦,他在黑板上瘋狂地書寫一系列複雜的數學等式。在書寫這個看似科學的塗鴉時,他突然停下來寫道“奇跡發生了。”然後又瘋狂的繼續寫他的公式。他的一個同事就站在旁邊指著奇跡的評語問道“這裏你可以再具體一點嗎?”
從某種方式上講,這是研究耶穌治療模式的隱喻。關於奇跡周圍的“等式”已經被寫得和說得很多了。奇跡發生的那一部分可以更加具體一點嗎?考慮到耶穌治療的成果,這裏總是存在著一個點。在這個點上,我們必須只說“然後奇跡就發生了。”問題是“通過模仿對耶穌治療成果的描述,我們能夠發現言語和行為的模式——創造了“奇跡”更有可能發生的情境的模式嗎?”
信念的力量
在新約中有兩個詞用來指治療:1)iaomai-指“治癒”或者“修復”感覺上的治療,2)therapeuo-指“照顧某人” 。當耶穌談到治療時,他用的是“therapeuo”。其暗含的意思就是他把治療看作是系統支援和鼓勵自然自我治療的能力,而不是施加他自身的力量來“修復”。耶穌能夠以一種既有效又系統的方式接近和鼓勵治療的過程。他採用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通過個人的信念體系。
很明顯,耶穌治療成果的描述中已經產生了一個清楚的模式,那就是他的大多數言行會直接影響人們的信念和信念體系。正如下列陳述指出的,耶穌非常重視信念的力量:
不要怕,只要相信。 馬可福音5:36
你若能信,在相信的人,凡事都能。馬可福音9:24
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他若心裏不疑惑,只相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相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馬可福音11:23-24
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馬太福音9:29
這些引用意味著,信念是幫助奇跡發生的一個關鍵因素。正如Goethe所說,“奇跡是信念最寶貴的孩子。” 即使是現代醫學知識也承認信念在“安慰劑效應”方面的治療效果。NLP在心理療法和治療中的運用強調個人信念對心智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請參閱Changing Belief System with NLP(Dilts,1990)和Beliefs: Pathways to Health and Well-Being(Dilts, Hallbom&Smith,1990).] 真正的“奇跡”只有在你改變了關於自己和健康的限制性信念後才能發生;包括從癌症和其他腫瘤、關節炎、過敏症、狼瘡、視力問題、各種心智疾病,甚至愛滋病中康復。
限制性信念三個最常見的領域是無望、無助和無用。這三個信念的領域對人的心智和生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無望發生在某人不相信某個特定渴望目標能夠實現的時候 。其特點是感覺到“無論我做什麼都沒有區別。我想要的是不可能辦到的。是我所不能控制的。我是受害者。”
無助發生在某人相信目標是存在的、有可能實現的,但卻不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它的時候。它產生的感覺就是“別人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但我卻不能。我還不夠好或者還沒有能力來實現它。”
無用發生在某人相信渴望目標是能夠實現的並且自己有能力實現,但卻沒有資格實現的時候。其特點就是感覺到“我是偽造的fake。我不屬於任何地方。我不值得得到幸福或者健康。作為一個人我在很基本的一些東西上就錯誤了,我活受罪。”
耶穌治療成果的核心就是他優雅地、有效地幫助人們把這種限制性信念轉換為這些信念的能力:對將來的希望,能力感和責任感、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耶穌有能力進入並且轉換患者和門徒的核心信念以及自我認同問題。無疑的,這至少部分說明了耶穌為什麼能夠產生這樣戲劇化的變化。
據說,耶穌有這種獨特的能力——輕易地、不斷地幫助人們改變限制性信念,並且建立新的使能夠empower信念。模仿中的核心問題是“他是怎麼做到的?”他在教義和寓言中提倡的策略類型為我們提供了線索。
播種者和種子:變化的基本範例The Sower and the Seed
耶穌播種者和種子的寓言使我們能夠最深刻、最清楚地理解他改變人們信念和信念體系的方法。
耶穌就用比喻教他們許多道理。在教之間,對他們說:“你們聽啊,有一個灑中得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掉的;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太陽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產生成長。”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馬可福音4:2-9)
播種者和種子的寓言體現了耶穌變化的基本範例——無論這個變化是否與治療、教義或者領導力有關。正如耶穌後來向門徒解釋的一樣,“種子”就像一個新的想法或者信念。因為信念能夠成長並結出果實,所以首先必須把它放置在適當的情境中。如果沒有某種形式的內在參考經驗讓新的信念“紮根”,在面對批評時它就會消失。“鳥類”把它從中心摘去。如果沒有讓它生長在經驗“土壤”中,當事者所做的一切就是斜視你,然後你就想 “噢,是不是我又犯錯了,等等。”因此,如果新信念“中途夭折”,如果它埋在很淺的地方,你來回跑動跟它說話,但卻感覺不到、聽不到、看不見、或嘗不到它,那麼它就很容易被踐踏和吞噬。
當一個新的信念“落在多石之處”,如耶穌所說的“內心的堅硬之處”,它就會受到阻礙。這些石頭可能涉及到過去經驗和你還不願意釋放的事物。比如,當人們有了信念和健康,他們通常需要處理歷史“烙印”——過去可能產生“堅硬之處”的經驗。如果某人不能釋懷生命中過去的特定感覺和事件,新信念的根基就不可能成長。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即使信念開始增強,面臨“阻力”的時候它也會枯萎。當“太陽升起”並變得“灼熱”時,由於沒有根基,它就會“因為濕度不夠而凋謝”。因此,找到移除岩石或者將它們敲碎變為沃土的方法就很重要了。例如,找到症狀背後的“正向意圖”和滿足那些意圖的選擇就是釋放某些堅硬之處的方法。
“落在荊棘中”這個信念受到衝突信念、不一致或“思想病毒”的對抗。這些阻力可能來自內在或外在根源—來自於他自身內在或者他的環境。衝突或者限制性信念有點像那些遮蔽了或者“阻塞”了新信念的荊棘,即使它生長的土壤非常肥沃。不是要損害或毀掉“荊棘”,而是要解決或者進行挑選。你需要創造一個生態情境;否則新的信念也會被阻塞。
隱喻的力量就是把“治療”比作“園藝”。你不能讓一棵樹生長。但是你可以準備好它生長的土壤。園丁並不說“我一定要讓這棵樹生長,無論如何!”但是這個園丁能做的是移除碎石,保障土壤的肥沃,確保種子周圍沒有荊棘。這就是耶穌改變觀的精華。
要讓一個新的信念得到鞏固,讓新的能力和行為得到開發,以下是必要的:
- 加深成為新信念或行為的參考的經驗。
- 為新的信念和行為,處理內在阻力和干擾。
- 處理人內在或者其環境內在的不一致性或衝突。
模仿程序的下一個步驟是更具體地探索耶穌如何在治療成果中達到這些目標。
通過語言和觸碰進行治療
確實地模仿特定過程是可能的嗎?通過這些程序,耶穌把障礙轉化為使能夠empower信念並且促使了治療奇跡的發生。
福音書中,耶穌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系統地運用語言和“用手觸碰 ”。
…有人帶著許多被惡魔附身的來到耶穌跟前,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馬太福音8:14)
……凡有患者的,無論害什麼病,都帶到耶穌那裏。耶穌按手在他們個人身上,醫好他們。(路加福音4:40)
這些描述都說明了,耶穌傾向於用語言解決與心智有關的問題,並且用他的手治療生理疾病。NLP同樣有很多以使用語言和觸碰為中心的治療技巧。思考耶穌治療成果和NLP方法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們許多人對耶穌作為一個治療者所做事情只有非常模糊的概念。我們只有一個印象就是他走向盲者、殘疾者或者心智殘缺者,給他們以超自然的力量,發出命令並且像“傳道者”一樣對罪惡和撒旦魔鬼誇誇其談。如果我們閱讀了對其治療成果的各種描述,就會發現迥然不同的事物。耶穌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法。據描述,他親自與每個接受治療的人進行互動,並且通常以一種溫柔的、支持的、甚至關愛的方式進行;對待患者就像對待“兒子”或“女兒”一樣——絕不把他們當作“罪人”。
他還用不同的方法治療不同的疾病。比如,在他治療麻風患者成果的所有描述中,耶穌直接告訴他們,他們是可以治好的並且讓他們在廟宇中完成任務(馬太福音8:2-4和路加福音7:13-19)。但是,盲者卻沒有得到這樣的任務。相反,耶穌強調他們自己的信念在治療中的重要性,他問道“你們相信我能做到嗎?”並宣佈“照著你們的信念給你們成全吧”(馬太福音9:27-31)。只有對跛腿的人耶穌才提到了“罪惡”,他告訴一個人“罪惡是可以被原諒的”(馬太福音9:2)並鼓勵另一個人“不要再犯罪了,否則懲罰就會降臨”(約翰福音5:14)。
這些變化指出了建立在某人正在處理的問題之上的熟練程度和彈性。例如,思考下面耶穌治療一個盲人的描述。
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著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原了,樣樣都看得清楚了。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馬可福音8:22-26)
這個報導還有很多有趣的元素。首先是耶穌並沒有直接治好他,而是為了成功地完成這個過程,嘗試了兩次,並且用到了他從第一次嘗試中得到的回饋。他並不認為第一次沒有成功就是自己的、他主體的、或者上帝的失敗。同樣有趣的是,耶穌讓這個瞎子“往上看” 。在NLP中,這被看作視覺表象系統的“解讀線索”。考慮到此人視力有問題,耶穌讓他往上看的時候,就部分進入了這個盲人的視力,這也許說明了耶穌知道(至少直覺上的)並且使用解讀線索。
他把盲人帶出村莊並且讓他回去後不要把自己的經歷告訴村裏的任何人,這一事實可以說明耶穌不是在給人們特定的“徵兆sign”。耶穌關注的是那個人的健康。顯然,耶穌並沒有像在其他著作中一樣,提及罪惡或不潔淨的靈性。事實上,耶穌被描述為用不同於治療他人的方法在對象身上做不同的事情,而且為了完成它採用了兩段重複敘述。
另一個讓我很著迷的耶穌治療成果就是對他治療西蒙岳母發熱的描述。路加福音(4:39)說“耶穌站在她旁邊,斥責那些熱病,熱就退了”。但是,馬太福音(8:15),卻說“耶穌把她的手一摸”;馬可福音(1:31)說“耶穌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如果把這些描述放到一起思考就非常有趣,它們說明即使耶穌用語言來“譴責”熱病,他也在觸覺上來支撐這個婦女。也就是說,他的聽覺溝通和觸覺溝通朝向兩個不同的層次,並且發生不同的作用。他的語言朝向症狀,他的觸碰指向人。
從NLP的觀點來看,我們思考言語“資訊”和非言語“轉換資訊”方面的互動。資訊包括“譴責熱病”。它對準的是症狀的行為表達。用手觸碰就是一個非言語的轉換資訊,它表達的是“我正在支持你”。耶穌譴責熱病的時候抓著她的手並高高地舉起來。因此,毫無疑問他是在“譴責”患者患有熱病。語言和觸碰的簡單結合卻有著非常深遠和強大的意義。
很有趣的是,英語中的詞語“譴責”是從希臘詞語epitimao轉換而來,它不僅僅指言語上的辱駡。它是指“在上面添加重量”。暗含的意思就是耶穌並沒有必要憤怒地講話,而是給症狀“施加壓力”。因此,我們在言語上就被給予了一種美好的感覺——給熱病施加壓力並且在生理上舉起這個人。他是在移除“石頭”和“荊棘”同時通過舉起和支撐這個人以支撐“土壤”。這種言語和非言語的結合在“治療模式”研討會中激發了很多技巧。
治療的使命
貫穿耶穌治療著作全文的東西不是其他的事情,而是行為的背後存在著“治療使命”。在很多方面,有治療使命比有治療的工具更重要。治療不是“治癒”或者“修復”“修理”什麼破碎的東西,它來自這種使命感。
福音中表現出來的、一個很清楚的事情就是耶穌並不把這種治療使命或者能力讓自己一個人獨有。馬太福音(10:1)中說道:“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她們權柄power,能趕走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疾病。”實際上他給他門徒的第一個任務是去“醫治患者、叫死人復活、清潔痲瘋患者、把魔鬼趕走。你們白白地來,也要白白地捨去”(馬太福音10:8)。這並不是說治療緊緊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並被他們所實施,這意味著治療是一項大家分享的使命。
馬可福音(3:14-15)中說“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路加福音(10:1)又有這事以後耶穌“又設立了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她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治療有病的”。
我們同樣也被告知,耶穌並不反對那些不是他的門徒但是以他的名義進行的治療的行為(馬可福音9:38-40,路加福音9:49-50)。當有人告訴耶穌一個不是他的門徒的人在用他的名義進行治療,並問他是否會懲罰這個人時,耶穌回答道:“不要禁止他,因為不扺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路加福音9:50)。好像他在說任何分享治療使命的人就分享重要並且深刻的事情一樣。
耶穌的評論和行為說明耶穌並不是想把治療的能力讓自己一個人獨享,他期望跟願意學和願意做的人一起分享。耶穌並不僅僅希望和鼓勵別人參與治療,他好像在轉移這個能力方面也很成功。馬可福音(6:13)中說道“又趕走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患者,治好他們”。
正是本著這種治療使命的精神,NLP研究耶穌治療成果的結構並且鼓勵大家一起研究。不論你的宗教背景或信念是什麼,NLP相信能夠在這些治療模式和使命之間找到聯繫。無論你是聖母Teresa還是shaman,有治療使命的人或者期望得到治療的人,都有相似的途徑並且在研究中有所收穫。
(請參閱Healing, Modeling and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