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LP中,“歸類”是指重新組織某些經驗,或者把他們分解成更大或更小的部分。“向上歸類”(chunking up)包括向更大、更一般化、更抽象的資訊層次移動——例如,把汽車、火車、船和飛機歸類為“運輸形式”。“向下歸類”(chunking down)包括向更特殊、更具體的資訊層次移動——例如,“車”可以被向下歸類為“輪胎”,“引擎”,“刹車系統”,“傳動裝置”等等。“橫向歸類”(chunking laterally)包括找出處於同一個資訊層次的其他實例——例如,“開車”可以被比作“騎馬”,“騎腳踏車”或“行船”。
圖
歸類同某人如何使用自己的注意力有關。“歸類的大小”(chunk size)涉及到某人或某群體分析或者判斷一個問題或經驗的特殊性層次或一般性層次,以及一個判斷或一般化是運用於整個類別還是只是運用於某個類別的特定成員。情境可以根據具體化(微歸類資訊)和一般化(大類資訊)的不同程度被感知。有些人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的細節上面,比如段落中個別單詞的拼寫;有人聚焦於經驗的更大部分,比如書的基本主題。大類和較小類之間的關係還存在著問題。(如果某個拼寫不準確,這是否意味著拼寫表達出來的概念也不準確呢?)
在特定的情境中,某人歸類自己經驗的方法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導致問題的出現。當某人試圖“實際地”思考時,思考更小的歸類是很有價值的。然而,智力爆發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微小的歸類上面會讓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用的評論通過大“塊”或一般化的話語陳述出來,如:“它永遠不會起作用,”“你不可能堅持到底,”或“你總是提出一些太危險的想法。”諸如“總是,”“從未,”“永遠,”和“只有”這樣的詞語在NLP中成為一般化詞語(universals)或概括性字眼(universal quantifiers)。這種語言來自于“向上歸類”到不再準確或有用的點上。
伴隨著所有其他的NLP特性,擁有自由移動某人注意力的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同美國土著人說的一樣,“用鼠或鷹的眼睛觀察。”
向下歸類是一個基本的NLP程序,它包括把特定的情境或經驗分解成其組成部分。例如,一個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被向下歸類為一系列更小的、更容易管理的問題。有一個古老的謎語這樣問到:“你怎樣吃下一整個西瓜?”其答案就是向下歸類的實例:“一次吃一口。”這個隱喻可以運用於任何類型的情境或經驗。一個非常雄偉的目標,如“從新的事業開始”,可以被向下歸類為子目標,如“開發一個產品,”“找到潛在客戶,”“選擇團隊成員,”“建立商業計畫,”“尋找投資,”等等。
歸類同“標點符號punctuation”緊密相連。世界的不同標點符號讓我們為相同的經驗創造不同的意義。例如,使用書面語言時,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為一系列詞句加上標點,如問句、陳述句或祈使句。逗號,感嘆號和問號讓我們知道暗指的是哪個意思。相似的行為還出現在經驗的組織中。有時我們需要聚焦於“大的畫面”,在其他時候我們則需要聚焦於“特殊細節。”
➡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 歡迎 (到頁面底) [訂閱] 我們的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