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引出(Elicitation)

176-引出(Elicitation)

引出是NLP的關鍵技巧之一。根據Webster大詞典的解釋,引出包括(1)“引出或帶出潛在的潛能”,(2)“引起回應或反應”。提出問題、重新進入特定情境和時間的記憶、讓某人參與預先確定的任務或活動、或者進行特別的角色扮演都是各種引出方法的實例。

從簡單的心錨建立到卓越圈、重新烙印、Disney策略和建立團隊,每個NLP技巧都包括了某種引出。引出技巧和原理是NLP中所有模仿步驟的要素,並用來引出策略、設定完善的目標、內在狀態、限制性信念和賦權信念以及很多層次上的其他經驗,然後重新定義它們。在NLP中,引出步驟用來解讀資源和收集資訊。解讀資源包括引出潛在潛能。收集資訊包括引起特定回應和反應。

NLP的引出方法涉及到強調在經驗的引導下,到達這個假設前提:進入特定狀態所需的全部資源已經存在於系統當中了,至少已經潛在存在了。

很多狀態和策略會自然出現在對話或互動過程中;即,人們會做自己正在談論的事情。當某人和你談到一個問題、渴望目標、或經驗的任何其他方面時,他通常會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直接示範自己平常解讀或理解那個經驗時所使用的內在過程。注意觀察後,NLP practitioner會在引出過程中減少很多工作和努力。比如,當人們談到過去的決定時,他們重新經歷作出決定時使用的策略步驟,就像電視上體育節目的“即時重播”一樣。當某人談到有壓力的經驗時,他通常無意識地在導致壓力反應的表像順序之間循環。某人談到自己在學習上的困難時,有時會展示產生問題的表象順序。

但是,通常來說,人們不會立即獲得作為一個資源而修改或利用的特定經驗。在這種情況下,NLP practitioner為了引出他們個人策略,需要引出他們個人自己的資源。下列就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引出方法

最常見的NLP引出方法包括(1)回憶並重新體驗特定經驗,或(2)執行一個任務,它預先假設或觸發了特定的技巧、資源或問題狀態。例如,如果某人有公開演說恐懼症,就(a)讓他“想出某個時間”——在演說中遇到麻煩的時候,或(b)讓他在群體面前站起來講話。同樣的,為了引出某人的創造資源,要讓他(a)回憶和重新經歷一個特別有創造力的時候,或(b)當場或當時做一件有創造性的事情。

第一個方法的優勢在於個人能夠更輕鬆地遠離經驗,以“思考”或“回想”經驗的結構。除此之外,如果經驗是不愉快的,人能夠更輕易地從中脫離出來,或“擺脫”這個經驗。其缺點在於人可能給出被污染或混合的信號,因為他必須不斷經歷回想的過程。他可能在被解讀的狀態或經驗中進進出出,這樣就給無經驗的觀察者造成了困惑。而且,當人們決定解讀什麼和向他人呈現什麼時,傾向于進行大量的過濾(刪除、扭曲和一般化)。

第二個方法的優勢在於它提供了更直接的、“質量更高”的經驗或狀態資訊,以探索和利用它們。這個經驗過濾沒有那麼多的意識成分,因此是一個更加自發的潛意識線索。這個方法的缺點是人們會被經驗的內容“絆住”,無法輕鬆思考過程或開發足夠的“轉換認知”。或者,如果人們在執行任務或表現過程中有過多的自我意識,就會出現問題並讓它他們不適或脫離自己的經驗。

另一個常見的強大引出方法是“假如行為acting as if。假如行為的過程讓人們放下對現實限制的當前感知,更充分地使用自己的想像力。它利用人們先天的想像能力和假裝能力,以引出或創造反應。“假如行為”是引出資源中意義最深遠的一個方法。比如,當某人陷入兩難境地或感到困惑時,讓他“表現,如同你很有自信和清晰一樣”。這通常有助於人們解讀未曾使用過的潛在潛能。

進入他人的角色,採用“第二人稱”的NLP程序是“假如行為”的特殊形式。通常來說,當某人把自己當成別人產生行為時,就可以更輕易地解讀某個狀態、策略和資源。例如,想出一個很困難的情境。然後,產生行為時,“如同”你正在從資源良師益友的觀點觀察、傾聽和感覺這個經驗一樣。這很可能引出情境的新觀點、新反應、新信念等等。

選擇一個引出方法包括思考所需資訊或經驗的類型。特定的情境可以從不同的感知位置去體驗:如,分離、脫離;自我、他人、觀察者;過去、現在、未來;等等。使用第一種引出方法解讀記憶對獲得過去事件的轉換位置來說是最有價值的。“假如行為”有助於創造將來的結合表象。

引出一個經驗的結構

除瞭解讀經驗以外,引出還包括提取一個策略、狀態或經驗並把它們分解為單獨的部分。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兩個主要的分析工具是必需的:

  1. 辭彙vocabulary——用來描述人類經驗各個面向的、一套直接表象區別和符號系統(如R.O.L.E.模式提供的那些)。
  2. 一套以感官為基礎的指示器或行為信號。通過它們就能找出這些表象區別(如列在B.A.G.E.L.模式中的那些)。

通過諸如對比分析和T.O.T.E.引出這樣的程序,我們可以應用這些區別分析被引出的狀態、策略或資源的結構。

(請參閱Modeling,Strategy Elicitation,Information Gathering,Inventory,Coveservational Skills,“As If”Frame and State Managemen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