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LP控制情緒很容易,只要你堅持做下去!

用NLP控制情緒很容易,只要你堅持做下去!

捉摸不定的情緒都可以定義成一種負擔形式,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從NLP的觀點,去分析職場的人際關係呢?

◎情緒是一種負擔,管理是必要的–NLP控制情緒超簡單!

一個廣告文案的報酬,比一個自由撰稿人寫一個月的文章還要貴幾十倍?因為他們付出了“思索的情緒負擔”,為了一句經典就得到超額回報,費盡多少心力!

薪資實際上都包含了“情緒負擔”的部分,對情緒的要求越高,薪資理應也越高,所以建築師的收入比工地主任高,可能他們大學讀的是相同的!

問題來了。如果是——為公司內部人際關係付出的“情緒負擔”呢?給同事的一個微笑,給上級一個馬屁,這類情緒負擔沒有強行要求,它的薪酬也是不確定的,可能馬上就有好事,也可能只是在上級的心中種一下顆微弱的種子。

以前講情緒控制文章都是圍繞“效果”去講,今天我們不妨換個姿勢,借“情緒負擔”這個概念,從付出成本的角度,講一講情緒控制這個老話題。


跟大家分享一個以前我做顧問時的例子:
約1996左右我在新加坡,幫一跨國集團做一諮詢。他們有一幫客戶做客服的部門,離職率高的可怕,訓練新進人員的成本又奇高無比,當時透過朋友的介紹找我去幫忙。
這個個案當時找我去幫忙 然後我花了好幾個禮拜時間蒐集資料,做問卷做調查,做整理。
我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只是情緒的轉移–情緒負擔而已,那時候我還沒有學NLP,當時我只是設計了一份問卷,設計一份調查表,給所有的客服人員在接聽電話的時候,給他們用而已。然後神奇的事就這麼神奇的發生了。一開始;當使用這個問卷的時候記得第一個月,開始那個月的離職率下降了約30%,到第一季結束的時候;居然離職率的跟以前比起來已經下降了50%,這樣子繼續用這一份問卷,用這一份資料表,到一年之後離職率的下降多少嗎?超過85%,訓練人員的成本就更不用講了,太多了。當時的詳細資料不便透露,但是就是這樣子,就只是透過一個簡單的問卷,然後就把這件苦惱了他們非常久的事情解決了。


NLP要做的事:

◎改變情緒表達
以前部門裡有個宅男,失戀了。白天誰也看不出來,該嚴肅時嚴肅,該放鬆時照樣嘻嘻哈哈;但下班後,她一走上街就開始哭,一路哭到家,看到室友後,又繼續裝沒事兒人。

結果;好棒的失戀,裝了一個月,精神徹底垮了,只好放假回家。

問題出在哪兒呢?

情緒分成兩個面向:真實心情如何,這叫情緒感受;表現出來的情緒是怎樣的,這叫情緒表達。
絕大部分情況下,職場要求的“情緒表達”都是積極的正能量,包括樂觀、激情、滿意、奮發等等,所以,當我們今天“情緒感受”很糟糕時,我們通常有兩種辦法解決:

第一種是“改變情緒表達”,就是假裝開心,隱藏壞情緒。很明顯,此時的“情緒表達”和“情緒感受”的差別大,情緒負擔成本高;

第二種是“改變情緒感受”,就是自我說服,意識到壞情緒並不是自己唯一的選擇,引發自己的正面“情緒感受”,與職場要求的“情緒表達”一致,情緒負擔成本也隨之降低。

很多人把“情緒管理”等同於第一種“改變情緒表達”,因為它有一個明確的行動。但情緒負擔理論告訴我們:“改變情緒表達”的成本一旦付出,人們就會期待相應回報。問題是, “情緒負擔”不一定會有回報。你的服務態度再好,顧客也可能什麼也不買就走了,這時,你會想,剛才應該臭她一句“東西很貴的,買不起別摸”,才對起自己的情緒負擔。一旦回報不如意,你的心態反而更糟:心情不好的時候以為去打打遊戲、喝酒、發洩一下轉移注意力就好了,結果,長期下來更槽,徹底崩潰了。

“控制情緒感受”的成本較低! 為什麼呢?

情緒表面上是不可控的,但實際上它是我們的主觀選擇,是我們把現有結果的合理化了。什麼意思呢?比如說:失戀很痛苦的時候,你會回憶什麼呢?是那些美好的日子,還是吵架一塌糊塗的場景?
答案肯定是前者,因為“那些美好的日子”是對你現在痛苦情緒的合理化解釋。也就是說,失戀的痛苦一開始是自然的,但到後來,卻成為你的主動選擇。

“自我合理化”
職場上大部分的情緒都是“自我合理化”的結果——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為什麼上級要給我穿小鞋、、、
“調整情緒感受”,就是指選擇那些“對事實更積極的看法”。

情緒—看不見摸不著,一些沒有回報的低效“情緒負擔”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不斷重複,不斷消耗自己幸福感,日積月累就成為壓垮我們人生的最後、、、。

改變情緒表達是治標,控制情緒感受才是治本。

控制不住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居然每天都在控制情緒。 這麼昂貴的成本,你能支付到什麼時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