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編碼(Coding)

84-編碼(Coding)

編碼是指在一個地圖、抽象或標記和個人參考經驗之間建立連接。編碼是一個最基本的過程,通過它我們可以瞭解周圍的世界,並與之溝通。資訊理論家和人類學家Gregory Bateson在他的文章《現實與多餘》(Reality and Redudancy, The CoEvolution Quarterly, Sum,1976)中提到:

如果從某X的感知角度看,可能比對某Y進行任意猜測要好一些。X和Y之間存在“多餘”,或“X是關於Y的編碼資訊,”或“Y是X的轉化,”或“X是Y 的轉化。”注意意圖或意識的問題並沒有進入這些定義……通常來說,起草定義時隔離變數會使語義論據最小化。

在《通向心智生態平衡之路》(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一書中,Bateson進一步闡述了“多餘”的概念。

多餘的概念通常驅力於首次思考特定專案可能傳送的最大資訊,就如我驅力於它一樣;然後,思考怎樣通過對周圍模式(特定專案時它的一部分)的瞭解來減少這個總量…..(P.406)

……當一個觀察者只感知到序列或現象結構的某部分時,在大多數情況下他能夠猜出他不能立即感知到的部分(比如,猜測樹有根),並且效果比偶然成功更好。實際上,闡述這些多餘或現象世界的制定模式是科學家的主要目標。

基本上,所有的編碼都是Bateson上述多餘的部分整體(part-for-whole)性質:如果我們知道資訊的某個部分,我們可以憑藉對這類資訊的瞭解猜測其剩餘部分,其效果比偶然成功更好。但是,正如Bateson(The CoEvolution Quarterly,S.1975)指出的:“任何資訊處理系統的很多特徵都是由系統所依賴的編碼的類別來決定的,”這裏存在著大量不同類型的部分整體編碼。

1)因果關係的和關聯的(Causal and Correlative):我們可以把“因果關係”定義為“關係密切”或“感知到的結果”的同義詞。Bateson指出在典型的因果解釋中:

我們只是注意到,特定的已知“原因”被感知到時,就可以期盼它的已知“結果”。反之亦然,感知到一個已知結果,我們也可以猜測其已知原因。依賴于因果關係和關聯編碼的系統,其最常見的錯誤或病狀來自於:

  • 只看見最明顯的因果,忽略很多其他的條件,而且要讓特定“原因”生效,這些條件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系統“搜尋”的特定結果外,忽略了很多可能分散在世界上的其他間接結果;
  • 把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連接看的比通常情況下更直接;
  • 忽略了一個情況:“原因”和結果通常是(或總是)因果關係回路的組成部分。

2)類比的(Analogic):“這種多餘或編碼依賴於數量和測量(並不依賴於數字和計算)某X中的某數量可用來猜測或預測某Y中的某數量。”(P.133.CEQ)。“類比編碼”是指:部分是對整體的定量類比(quantitative analog)。“對”和“對了!”之間的差別是這種編碼的一個實例。說“對了!”這個詞所使用的重音和音量在很多情況下都直接表示某人興奮的內在狀態。同樣的,在人類的體覺somatosensory(觸覺)系統內,壓力受體和神經元放電頻率的增加同應用刺激數量的增加是成正比的。

3)數位的(digital):在這種類型的編碼中,部分表示的差異和與之相結合的整體內的差異之間不具有連續性。此外,“在沒有中介(干預)價值觀的情況下,這些重要的差異是清晰的對比。在《通向心智生態平衡之路》一書中,Bateson說:

符號自身同它代表的意義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連接(如,數量的對應)。數位5並不比數位3大。如果把“7”的橫線去掉,我們確實能得到數字“1”;但橫線在任何情況下也不代表數位“6”。一個名字同它代表的類別之間只有常規或任意的關係。

4)映射(因襲)的(Iconic):在這種編碼中,代碼的一部分是正在被編碼的資訊某部分的轉化。
沙灘上的腳印表示人類的存在。某人皺眉表示某人的不滿狀態,而皺眉又是這個狀態的一個組成部分。

某人被問到一個問題之後,他會抬起頭然後轉向左邊,說到:“讓我想想see(看看),”這些事件意味著:a)某人確實在“尋找”(製造內在視覺映射)被問到的資訊或b)某人通過展示伴隨著其思考或記憶內在過程的行為的一個部分,傳達了這樣一個資訊:“我正在思考你的問題。”

5)實物(表面上)的(Ostensive):在實物編碼中,部分是整體的一個定性類比(qualitative analog)。例如,要想表示他人的音高,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聲音模仿那個音高;說:“岩石越沉越深,直至海的深處”時,我們可以降低自己的聲音。如果想表示某物被放在某地,我們可以用手指指向特定方向。
實物編碼還有另外一個實例。在人的神經系統中,某人體內處在特定位置的感受體的活動與大腦內處於特定位置的皮層細胞的活動是一致的。

6)進化的(Evolutionary):在這種編碼中,“通過進化過程聚集在有機體內的資訊……同有機體必需適應的環境現象是互補的。”這種編碼有一個方面非常有趣:它假設食肉獵食者—獵物現象中(發展了誘餌器官和保護性極好的動物),很多進化發展並不只是任意變異的結果,而是某種資訊遺傳積累的結果。這個資訊是有機體環境內特定現象的資訊。
這種互補編碼有一個短期實例:某些“原始”部落發展的儀式。部落中的獵人穿上自己獵物的皮毛,並採取那個動物的行為面向。通過吸收動物的特徵(通過本質上一度成為獵物),獵食者吸收了能用於獵殺那個動物的資訊。

7)全息的(Holographic):當系統的個體部分之間都有冗余時,這種編碼就在系統內出現了。在這裏,系統內任意部分傳達的資訊都要影響其他部分傳達的資訊。這種系統叫做共振系統(resonant system)。這種編碼的實例是干涉模式或“敲擊頻率”,這種頻率由兩個波形結合而成,而這兩個波形本身可以作為單一的波形呈現出來。所有關於這兩個結合波形的資訊都包含在干涉模式之中,兩個波形中的任何一個都包含了關於所產生的干涉模式的資訊。通過從干涉模式中過濾出其伴隨物,就可以得到任何一個波形的資訊。

兩個視覺模式的重疊產生的雲紋綢moire是這種編碼的另一個例證。就如Bateson指出的,“當兩個重複系統相結合時,必然要產生第三個系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