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創造策略(Creativity Strategies)

135-創造策略(Creativity Strategies)

創造策略是為了產生關於某情境、活動或物體的、新的可能性和想法,是我們所經歷的特殊序列的心智活動。它是NLP找出的七大基本策略之一,其他六個分別是:記憶、學習、決策、動機、現實和信念(或說服者)

一個常見的創造策略是Arthur Koestler稱作“二元聯想Bissociation”的策略。即,把幾個事物連接或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綜合體。你在微觀層次把事物結合起來並在宏觀層次創造新事物。在NLP中,這叫作“向上歸類”。Gutenberg把木刻板印刷、酒榨機和硬幣模壓機的技術結合起來製造出印刷機就是一個實例。

創造性思考中使用的另一個常見操作與上述策略相反——即,向下歸類或分離。從混合物中找出元素並分離出來是另一個變得有創造力的方法——如把鋁從鋁礦中分離出來。你把之前以個體形式結合在一起的事物向下歸類,就會找出新的事物。

創造中另一個常見的、很強大的操作是橫向歸類(或逆向思考)——通過隱喻和比喻。這包括想到某事物時“如同、好像“它是其他事物一樣。你可以想到某人時如同他是一台電腦一樣,反之亦然。例如,要是很難溝通某個想法,你可以使用隱喻來闡述或說明它。

比如,直到最近,我們的技術模仿了作為首要類比的肌肉。現在,我們正在模仿心智。工業革命後之所以出現了資訊革命,是因為發現了人做事需要的不是力氣而是智慧。技術感興趣的不是力量和力氣,而是創造性、適應性、彈性和雅致。在早期,人們認為達爾文“適者生存”原理的意思是“最強壯和最有力的事物才能生存”。現在,它被解釋為“最‘適合’的事物才能生存”;即,在整個系統中在創造性和生態性方面最適合的事物。

轉換某人呈現思想的方法是另一個創造策略——如試圖為看不見的事物(如電磁波)作一幅畫。比如,為沒有任何感覺的事物製造感覺(如,思考一台電腦如何“感覺”。)不同感官之間相互重疊的聯感和模糊功能是藝術創造力的基本策略。如,Mozart感覺、看、甚至嘗tasted自己的音樂。

創造中最簡單的操作之一是有篩檢filter程式的噪音產生器。換言之,你進行任意聯想並產生了一些想法,然後根據某標準過濾它們,只讓某些想法通過——如棱鏡,把白光過濾成其他顏色。這個策略還有點像淘金。你儘量想出瘋狂的念頭,然後過濾出一些好的。

先產生想法然後再過濾它們是創造過程的基本特徵。很多發明家使用的一個策略是聚集所有能找到的資訊,然後“把問題留在第二天解決”,第二天早上它就結合在一起了。其他發明家坐下來思考一切不同的方法。他們一次就全部做完,第二天回來試圖挑選出有用和無用的。他們在一天內充分開發自己思想,第二天再進行削減。這種腦力激蕩被稱作“發散式思考divergent’ thinking 。你可以嘗試讓自己的思維向盡可能多的方向發散。

其反面“收斂式思考convergent也是有創造性地完成某事的常見操作。你選擇一個目標,然後百分之百的支援它。你的所有行為都要基於這個目標,不做任何邊緣事情。你聚集在這個點上,放棄任何與達到目標無關的事。這就是很多商業情境中的偏好策略。

問題在於,並非所有的創造力都來自於一種操作,而是多種創造策略。有時,創造行為需要在不同的思考模式之間進行轉換。在創造方面,沒有所謂的“正確”策略或操作,而是你所能獲得的操作的範圍或彈性,以及轉換策略的能力。你的世界模式有多豐富?

NLP讓我們研究不同形式的創造力後面的認知結構。下表顯示了常見創新策略的NLP符號。NLP完全定義的策略由進程中每個步驟使用的、特殊序列的表像系統組成,並定義了重要的回饋迴圈。

圖:常見創造策略的NLP記號

有效的創造策略,如所有的智慧過程,都採取回饋迴路或T.O.T.E.的形式。它們包括目標、評估目標過程的證據、達到目標的操作。儘管創造力通常與T.O.T.E.的“操作”部分相結合,它也可以來自目標和證據的改變。儘管“獨創能力”可能與T.O.T.E.的實施部分相結合,但是像“革新”和“發現”這樣的過程卻來自T.O.T.E.其他元素的改變。

革新涉及到改變或豐富目標——發明背後的靈感。發明涉及到開發達到特定目標的方法。提出發明何物是一個重要的創造過程,與發明的過程一樣重要。

發現Discoveries並不是創造新事物本身。被發現的事物可能已經存在了多年或者是其他事物的副產品。發現是從不同角度感知一個現象或事件,並突然覺察到你從未注意過的某事。它來自感知過濾和證據步驟的改變或豐富。

當你正在應用自己的過濾器時,發現通常出現在創造過程的回饋階段。這就是為什麼先產生想法再運用過濾器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你發現的事物是你並未期望的,甚至不是最初意圖或計畫的一部分。

個人創造策略通常支持夢想家、實踐者和批評家總體循環的一個或多個階段。在總體層次,夢想家涉及到新目標的建立,實踐者涉及到實施或完成目標的過程,批評家涉及到建立證明步驟和評價目標進展的過程。

練習——探索你的創造過程結構

 下面的問卷有助於洞察自己創造過程的微觀結構和宏觀結構。花幾分鐘時間,儘量完整的回答下列問題。

  1. 情境:在哪個情境中你能夠具創造力或革新?
  2. 目標:在那個情境中,你創造或革新是為了試圖完成什麼目的或目標?
  3. 證據:你用什麼證據來證明你完成了目標?
  4. 操作:你為達到目標做了什麼;即,在那個情境中,為了創造性的達到目標你使用了哪些特殊步驟或行動?
  5. 對問題的反應:你在那個情境中試圖達到目標時,何時體驗到意外的問題或困難?你對它們的反應是什麼?為了更正它們,你採取了什麼樣的特殊行動或步驟?

現在,回顧你的答案並思考,它們告訴了你關於創造策略的什麼資訊。例如,你的答案指出的哪些資訊與如何使用自己的表象系統相關?

情境:

在你具有創造性的情境中,有多少是包含了視覺?有多少是包含了聽覺?有多少是包含了感覺或行為?

目標:

在那個情境中,你怎樣呈現了自己正在努力完成的目標?你把它們視覺化了嗎?你把它們向自己或他人言語化為陳述或關鍵字了嗎?你的目標是你最先感覺到的那個事物嗎?

如果你想像自己的目標,它們是來自記憶或幻想的影像嗎?你如何確切地看自己的目標?它們亮嗎?它們有顏色嗎?它們是移動的影像嗎?

如果你言語化或聽自己的目標,你是只對自己說還是外在地對他人說?陳述這個目標,你使用了哪種音調和節奏?

如果你用感覺呈現自己的目標,你感覺它們是情感還是行為?它們是熟悉的感覺還是你在想像中認為可能的感覺?你身體的哪部分感覺到了它們?

證據:

你使用了哪個表象系統來核查目標的進展?你知道自己即將完成它們時,使用的是視覺、聽覺還是感覺?你有多少證據來自外部世界?多少來自內部經驗?你的證據必須有多清晰?多強烈?多精確?

操作:

當你採取行動達到目標時,其中包含了多少生理行為?多少言語溝通?它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看或顯示某事?它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願景、行為、邏輯或情感?可能你使用的是想像、詞語、感覺或行為的結合。假如是這樣的話,其順序是什麼?你“三思而後行”了嗎?在這種情況下,“行為比語言更重要”嗎?在你的創造步驟中包含了牽連感覺嗎?你的所有步驟都包含了外在世界還是某些包含了幻想或記憶?

對問題的反應:

當你有了問題或困難時,你如何回應?你對它有什麼感覺嗎?那是什麼樣的感覺?你問問題嗎?你會改變過去事物的影像嗎?你對自己說話還是對他人說話?

你怎樣調整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以處理問題?你更接近了嗎?你的感覺更強烈了嗎?你改變了與自己或他人說話的方式了嗎?你改變了思考模式嗎?你使用了邏輯嗎?你變得更情緒化了嗎?你在多大程度上提取了記憶?你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想像力?外部世界發生的事有多重要?

這些只是你可能問自己的某些問題。花幾分鐘探索你的答案,找出可能是微觀策略線索的任何事物。

你能學習關於最發達的、最有價值的、最有意識的表象系統的任何事嗎?思考它的一個方法是你的目標可能與你最有價值的表像系統相結合。你為了找出目標證據所使用的表像系統可能是你最有意識的表象系統之一。你使用的表象系統,或為了達到目標或者回應問題所改變的表象系統可能是最發達的表象系統之一。

當你考慮這些答案時,思考那裏有彈性,那裏沒有彈性。比如,要是你改變了用來呈現目標的表象系統,它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過程的結果嗎?如果你用語言代替了作為證據的影像,這對過程產生作用的方式有何影響?如果你是觀察的而不是行動的,這會產生什麼樣的區別?

NLP專業執行師國際認證課程:  https://tinyurl.com/y939jtv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