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Attitude)

態度(Attitude)

“態度”是某人接近一個情境或體驗時通常使用的方法。在 Grolier 的百科全書中,“態度”被解釋為:“個人對一個物體、人或人群、機構或者事件產生有利或不利反應的主要趨勢。”例如,樂觀的態度以積極展望和在發生的事中試圖尋找好的方面為特徵。悲觀態度包括了消極焦點。對人種、種族或宗教群體的消極態度也被叫做“偏見”。

社會心理學家區分並研究了態度的三個組成部分。

  1. “認知部分”涉及到某人對特定物體、人、群體或者事件的瞭解和心智地圖。當然,所有的心智地圖都會經歷刪除、扭曲和一般化。
  2. “情感部分”涉及到某人對物體、人、事等我感情或情感反應。
  3. “行為部分”是指對物體、人、事等採取的或者有意採取的行動。

 

在NLP中,人的“態度”被看作是其內在狀態、正在操作的心智地圖和“轉換程式”模式的結果。例如,轉換程式以朝向“未來正向”為導向的人傾向于樂觀。從“現在負面”中趨離的人更傾向於悲觀。契合者和尋找相似性的人通常比“反契合”者和挑選錯過或錯誤的人具有更多的積極態度。

NLP把“態度”看作名詞化,如由其他要素的完形構成的過程。然而,很多NLP技巧都可以用來影響人的態度,它主要是通過影響其內在狀態、心智地圖和轉換程式模式的潛在組成部分實現的。

態度通常涉及到價值觀和信念。一般來說,如果某人對事物的大部分信念都是正向的,那麼積極的態度就會逐步顯現出來。態度也通常圍繞著核心標準發展,如安全、有效性、理解和屬性等等。但是,NLP認為人不需要改變特定的信念或價值觀來改變態度。改變的是對特定事物的轉換程式、策略、內在狀態和現有知識範圍。比如說,一個人可以保持對“公平”的看法,但是卻改變了公平在某特定情況下是否得到實現的態度(積極或消極的)。

態度還可以通過某人對人、事、體驗的假設前提形成。從這方面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同深層結構相關而不是特定的表面行為。例如,Savigon聲稱,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或進入一個新的文化方面,態度比“天資”更重要。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NLP是一套技巧不如說它是一個態度,因為NLP既涉及到某人進入情境的普遍方法又涉及到他所擁有的技術和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給您的好友 :

發佈留言

Close Menu
error: 內容禁止複製,有取用需求請洽本站,謝謝 !!